稀土和芯片,正成为大国博弈最关键的“矛”和“盾”。
中国之所以能在这一轮关税战、贸易战中打赢,很大程度上靠稀土的反击,最终让美国取消了EDA软件、飞机发动机等的出口限制。
稀土实在太重要了,如果没有精炼的稀土产品,欧美的汽车、航空、军工都将停摆。从新能源车到飞机,从舰艇到坦克,从导弹到无人机,从夜视仪、激光测距仪到光电瞄准系统,都离不开稀土。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美国在构建稀土产业链上动作连连,甚至直接照抄中国的作业,开始由国资主导“构建新型举国体系”了。
由此带来一个疑问:稀土这张牌,我们还能打多久?8到10年之后,稀土“关键先生”的角色会不会消失?
先看美国官方的几个最新动作:
动作一:美国国防部,成为美国最大稀土企业第一大股东。
7月10日,美国国防部宣布以4亿美元,收购芒廷山口材料公司(MP Materials)可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从而成为其最大股东,持股约15%。
“芒廷山口”是美国唯一掌握稀土“采矿-分离-磁体制造”全链条的企业。美国官方还跟这家企业签了10年协议,以 110美元/公斤 的保底价采购钕镨产品(当前中国市场价格约52美元/公斤)。
摩根大通、高盛等机构为“芒廷山口”提供了 11.5亿美元融资,用于扩大重稀土分离产能。
这家企业去年稀土氢化物精矿的产量为4.5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镨钕氧化物提纯量1294吨,同比增长超500%。计划在2025年实现永磁体量产,年产量至少1000吨,并在2028年达到1万吨。
这家企业控制了全球轻稀土储量的15%,拥有全球第二大稀土矿。
受上述利好的影响,该公司的股票从去年8月至今涨了4倍。
动作二:美国稀土矿最大的短板,被补上了!
拉马科资源公司(Ramaco Resources)宣布,公司位于怀俄明州的布鲁克矿蕴藏大量具备商业开发价值的稀土元素,而且是美国最缺乏的重稀土。
7月11日,该公司举行了稀土项目奠基仪式,美国能源部长、当地州长等多名高官出席。估计该矿的稀土储量大约170万吨。
美国政府马上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财政拨款、保底收购价等。
特朗普开启第二个任期后,无论在格陵兰还是乌克兰问题上,令人吃惊的态度背后,都含着跟稀土有关的“阳谋”。
最近特朗普对巴西赤裸裸的关税打压,除了几个表面原因(金砖国家、前总统)外,也应该跟巴西稀土储量全球第二(占20%)有关。制服巴西,对特朗普很重要。
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也在积极努力,希望跟美国共同建立稀土供应链。
欧盟通过的《关键原材料法案》提出的目标是:欧洲要在2030年前实现稀土10%本土开采、40%本土加工、25%回收利用,并降低对单一国家依赖至65%以下。法国、英国都在积极建立稀土供应链。
日本试图联合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印太联盟),建立产业链。京都大学等一批科研机构,正在加紧研究相关技术。
印度、越南、土耳其等国家也没有闲着,也积极参与稀土的全球竞争。
那么,中国在稀土产业上的绝对优势,还能维持多少年?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全球稀土储量和产量分布:
中国的稀土储量占了全球将近一半,产量占了全球将近70%。
更重要的是:全球78%的稀土分离专利在中国手中;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在中国。
从下面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稀土产业的优势:
1、中国的“串级萃取工艺”能将17种稀土元素分离至99.9999%的纯度,而美国工厂仅能提纯至98.5%。
2、中国加工成本比美国低30–40%,效率高40%。
3、稀土提纯是高污染行业,但中国掌握了消除污染的关键技术。可实现废水回收率90%、废渣再利用;而美国受限于环保法规和填埋成本,处理放射性废渣的成本高30–50%。
所以,即便在稀土博弈空前激烈的2025年,也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1–4月:中国从美国进口稀土矿17589吨,占同期中国稀土矿进口总量的99.5%。
在美国最缺乏稀土的时候,中国从美国大量进口稀土?
真相是:美国从其他国家买了稀土矿,但自己精炼技术不行,要运到中国加工、精炼!
下面是中国稀土技术领先欧美的部分清单:
第四代“流水溶液分离法”: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技术(部分升级为“四代半”)能够通过流水线式工艺,将17种稀土元素依次提纯至99.999996%的纯度,且实现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生产。该技术全球独家,并通过专利严格保护,严禁出口。
北方轻稀土:用“碳酸氢镁法”替代传统硫酸法,解决了设备结垢问题,稀土回收率达99%以上,实现水和镁资源循环利用。
南方重稀土:“浸萃一体化工艺”以镁盐复合体系替代硫酸铵,消除氨氮污染,缩短5道工序,回收率提高10%-20%。
传统工艺资源利用率仅25%,而中国新技术(如碳酸氢镁法、浸萃一体化)将稀土回收率提升至99%以上,显著降低原料浪费。
中国萃取剂成本仅为欧美企业的1/3,高纯氧化镧生产成本低30%,分离效率高40%。
欧美如果要建立自己的产业链,至少要在以下5个方面努力:
1、构建自己的稀土技术体系,这是难度最大的;
2、在全球找稀土矿,收购、控制住这些矿源;
3、修改环保法律,构建相关环保技术体系;
4、突破电力短板。中国煤电和绿电成本较低,欧美电价高出 2–3倍。此外,欧美人力成本也比较高。
5、培养稀土人才,目前欧美相关人才缺口超过80%。
有人估算,欧美建立“采矿-精炼-磁材”完整链条,要投入至少3000亿美元,耗时10年以上,如果政策变来变去,则需要更长时间。
美国国防部直接下场成为最大稀土企业的最大股东,说明美国急不可待了,试图把时间缩短到10年以内,甚至8年以内。
中国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
第一,要继续构建稀土专利壁垒,不断升级中国的开采、精炼、环保等技术,让欧美很难摆脱中国的专利“天网”。
第二,要防止技术外泄,防止核心技术人员被挖走。如果欧美在这方面突破,就可以绕近道实现突破,到那时靠专利壁垒这种文明手段,未必能遏制他们。
第三,加大在全球探矿、找矿力度。要防止一些不靠谱的资源穷国翻脸,要有反制手段。
第四,中国和欧美在稀土赛道上的比拼,跟半导体(芯片)赛道密切相关。我们在半导体(芯片)产业链上全面实现技术突破非常重要。
大概率是,10年之后欧美建立了自主的稀土产业链,而中国在半导体(芯片)产业上也实现了突破。
到那时,大国博弈的“矛”和“盾”又将变成其他的。
在稀土产业上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认识到:现在的优势很难永远维持,要准备新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