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像片草坪,有人故意踩过界,第一次踩时你没吭声,他就会觉得这片草地也该是属于他的。
人是试探性的动物。
对方第一次开玩笑戳到你痛处,你哈哈一笑而过,他就会觉得你这个边界可以踩。
第一次找你借超出能力范围的钱,你咬牙答应,他就会觉得你的底线比较低。
如果第一次的试探被默许,便为日后别人践踏你的尊严铺平了道路。
一定要学会给身边人立规矩,亮明自己的底线。立规矩的本质不是控制他人,而是自我保护。
01
编剧柏邦妮在节目上分享过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那时候她是个矮矮胖胖的小女孩,在人群中毫不起眼。
有一次上体育课,有位男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篮球砸向她的头。
她心里一阵委屈,又气又恨,可最终还是选择了忍让。
从此以后,那个男同学愈发肆无忌惮,不是嘲笑她的跑步姿势,就是傲慢地指使她做这做那。
不管遭受了多大的欺辱,她都没有反抗。
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她也只会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
长大后,柏邦妮发现自己的性格越来越敏感自卑。更严重的是,只要回想起这段经历,她就心如刀绞。
作家张德芬说过:
人与人之间,常常是彼此吞噬的关系。如果“我”不够硬,就很容易被“他人”吞噬。
人专挑软处捏,你退一步,别人就进一步。
你以为的老实本分,在别人眼里就是好欺负。
你摆出随时待命的姿态,不找你帮忙找谁?
你展现不懂拒绝的软弱,不找你干活找谁?
你显露钱财易得的样子,不找你借钱找谁?
现实生活就是这样,你越是放低姿态,别人就越觉得你好拿捏,你越是忍气吞声,别人就越蹬鼻子上脸。
对贪婪者让步,如同给饿狼投食——它尝到甜头,只会更加凶猛地扑上来。
你的忍气吞声,在对方眼里不是修养,而是可欺的信号。
你唯一能做到的是,用实力威慑众人,让他们害怕你、敬畏你,不敢轻易冒犯你。
先展示力量,再流露善良和仁慈,这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生存法则。
02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当别人感知到你是一个不好惹的人,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最后也容易收获好的关系。
一味地退让,一味地承受,一味地忍耐,终将把自己逼到崩溃的边缘。
学着拉黑一个人,试着拒绝一件事,并不会对谁造成多大的伤害。
学会给身边的人立规矩,硬起心肠,让他知道,欺负你是要付出代价的。
莫言在《晚熟的人》里分享过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叫莫言。
在舅舅的再三恳求下,抹不开面子的莫言,帮着给表弟介绍了好几份工作。
他先是介绍表弟到酒厂。
表弟直言流水线的工作太累,而且杂事缠身,发挥不出自己的才能。
莫言忍着气,又推荐他到供销社做了售货员。
谁料表弟贪污货款被辞退,还反过来污蔑莫言跟供销社有勾结。
就这样,每次工作不顺,表弟都拿莫言出气。
有一次,他辱骂莫言,莫言忍无可忍,直接呵斥他是个酒鬼无赖、啃老的废人。
莫言冷着脸对表弟下了最后通牒,如果继续实施污蔑辱骂行为,一定将他送进派出所。
表弟被吓到了,自此变得规规矩矩,再也不敢胡乱辱骂莫言。
王小波说:人活在世界上有两大义务,一是好好做人,二是不能惯别人的臭毛病。
有些时候,你必须强势起来,明确自己的底线,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规矩。
有人开过分的玩笑:别假笑,直接表态:“这个玩笑不合适,我不觉得好笑。”
有人阴阳怪气:别绕圈子,直接点破:“你说话带刺,我不喜欢。有事请直说。”
有人推卸责任:别背锅,直接挑明:“这事不该我负责,请你找对的人处理。”
该拒绝的时候就拒绝,该发脾气的时候就发脾气。
别怕得罪人,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你的一次拒绝就离你而去,那些因为你拒绝就翻脸的人,不要也罢。
到时你会发现身边那些不断消耗你、榨取你价值的人,像退潮一样慢慢消失了。
03
作家梁晓声的一位读者,曾向他讨教过一件事。
这位读者是开饭馆的,开业之初,他请朋友们免费吃喝了两个星期。
可有一个朋友,却把他的饭馆当成了免费食堂,不仅自己白吃白喝,还捎带亲戚朋友一起过来蹭吃蹭喝。
在饭馆里,朋友俨然一副主人做派,对店员颐指气使。
他很苦恼,跟朋友开口说这件事,怕伤了多年感情,但不开口,让朋友如此胡作非为也不是办法。
梁晓声最后建议,如果没欠对方人情,直接挑明说比较好,自己开店维持生计不容易。如果说了还是没有用,这种朋友不要也罢。
戏剧化的是,读者摆明态度后,那位朋友此后去店里用餐,都会客客气气地结账。
一味地付出,换来的不一定是感激,可能是得寸进尺的索取。果断划清边界,亮明态度,反而能护自己周全。
别人对你的方式,都是你教的。
学会对冒犯你的人说“不”,对突破边界的人表达不满。
雨果成名以后,昔日好友们争先恐后地设宴邀请他参加,借他的名声暗中牟利。
起初,雨果碍于情面,都会硬着头皮出席活动。
渐渐地,这些人竟得寸进尺,直接登门索要签名,或要求题字留念,他的书房成了交际场。
直到一次,他和出版社签订一项合约,限期半年完成一部长篇小说。
可他的朋友们不管不顾,仍旧三番五次请他出席宴会,帮忙签名。
眼看着截止日期就要到了,雨果忍无可忍,狠心说道:“我不再出席任何活动,谁再打扰我写作,立即绝交。”
很快,这个消息便传开了,再也没有人上门打搅他。
很喜欢一句话:“人间清醒的第一步,就是让身边人知道:越界者,止步。”
别再把无原则当成美德,把没底线当成好相处。
给身边人立规矩,就是在明确告诉他人,什么是我们可以接受的,什么是我们坚决抵制的。
这看似强硬的举动,实则是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尊重和保护,也是走向强大的第一步。
▽
曾有一场作家论坛。
一位评论家言语刻薄,当众贬损某女作家:“您的大作,也就适合给保姆消遣。”
女作家闻言,不留情面地回怼说:以您的才情,当评论家太屈就了。不妨去给公厕写警示标语,保证句句“溅”人一身。
挑衅者听完,立马识趣地闭上了嘴。
很认同一个观点:忍让换不来尊重,反击才行。
你的边界有多硬,世界就有多软。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就变得温文尔雅了。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发布于: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