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康熙皇帝玄烨写给当时的直隶巡抚于成龙的,通过赞扬于成龙,传递推行廉政、整顿吏治的思想。
该诗前面有一则小序:“直隶巡抚于成龙,秉性惇朴,廉介夙闻,朕心嘉赖,俾典节钺,保釐畿辅。惟能激浊扬清,始终如一,清洁之操,白首弥厉,真国家之可重、人所不能也。兹来陛见,爰赐以诗,用示敦励之义,且以风有位焉。”康熙皇帝说,直隶巡抚于成龙廉洁正直的名气早就传闻,我对他很信赖。现在他在天子脚下的直隶省做巡抚,能够激浊扬清,年纪越大越能坚持操守,真是国家人才。我赐给他一首诗,一来勉励他,二来让所有在位官吏都有所感悟。
诗的正文,首联是说,自古以来,每个国家都崇尚廉洁、重视吏治。次联指出直隶巡抚的重要性。说京城周边是推行朝廷教化的首要之地,直隶巡抚是主管锁钥要地的重臣,暗示于成龙得到了朝廷的信任。第三联用两个成语赞扬于成龙的廉洁,上句的“留犊”指的是东汉寿春县令时苗将官车所用之牛产下的牛犊没有据为己有,而是上交公库。下句“饮冰”指的是春秋时叶公子高忧劳国事,像腹中饮用了冰水一样,心中焦虑而清苦,此词后来更多地用于形容一个人廉洁清苦。这两句是说,于成龙的政绩和风评一直以来都如时苗和叶公子高一样被人传诵。在尾联,康熙皇帝对于成龙进行了勉励,希望他再接再厉,不负朝廷褒奖厚望。
直隶在天子脚下,素称难治之地。但于成龙干得很出色,随后就被委以更大的职任,提升为两江总督。江南江西地区一直是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两江人在京城做大官的很多,江南又逢战乱初定之时,因素叠加,情况复杂,这个总督是不好当的。但于成龙当得很成功,他始终坚持清廉自守、率先垂范,施政以民为本、不避艰险,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就能教化大行,政安民悦。他在任上去世后,吴民非常痛惜,自发悼念。康熙皇帝撰写挽诗赞其“居官清廉,自古罕有”,说他做官能够恪守“廉隅”,修身能够坚持“孤洁”,要求对他的身后事要“优崇”,这样才不辜负他的“清节”。挽联写道,“历任甘棠随地荫,两江清节至今传”,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于成龙是封建时代的一座“清廉”丰碑,康熙皇帝的诗联算是这座丰碑上的一行注释。诗以赞之:
倡廉大计自宸衷,旌表良臣恩遇隆。
天下第一岂虚誉,丰碑不朽满寰中。
(廖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