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八月,潮平海阔。走进北部湾港北海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海码头”)铁山港作业区,巨轮云集、塔吊旋转、货车川流,处处一派繁忙景象。不久前,铁山港东港区榄根作业区首次迎来国际航行船舶,西港区北暮作业区南4号、5号泊位顺利完成桩基施工,整个港口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铁山港这个坐落于北部湾畔的年轻港区,2009年开始投产。十余年来,北海码头解放思想、创新求变,用实干苦干巧干,从一片滩涂中开拓出一座现代化港口,引领临港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蝶变。
发力港口能力提升,打造区域物流枢纽。新增泊位13个,新增货物通过能力超3000万吨;铁山港进港大道和进港铁路建成通车,粮仓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铁山港11个泊位先后实现对外开放,桂东班列稳定运行。现在,北海码头已经拥有泊位24个,货物通过能力达6919万吨,成为高质量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一带一路”的开放门户和重要节点港口。
驻北海市自然资源局纪检监察组对红树林保护管理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吴畏/摄
优化港口服务,提升接卸能级。北海码头坚持“效益领先、新质赋能、协同增效、风险稳控”的经营理念,货物装卸能力和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10万吨级散货船舶实现常态化靠卸,集装箱船舶的接卸能力跃升至6万吨级,迈入集装箱年吞吐量百万标箱的港口方阵。2024年船舶平均卸装效率相比2017年提高60%,累计刷新煤炭、铁矿、镍矿等货物的单船装卸纪录超过60次,安全顺畅、快装快卸已经成为北海码头响亮的港口服务品牌。
坚持港企联动,畅通出海通道。北海码头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形成货来八方、港通四海的大通道,带动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化工、高端造纸、光伏玻璃等产业加速集聚,助推北海铁山港区获批广西首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铁山港区货物吞吐量从2017年的 1855.54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402.63万吨,年均增长率9.05%,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16.07万标箱增长至85.27万标箱,年均增长率26.92%。
向海图强,加快绿色智慧转型。北海码头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铁山港作业区建成智能充换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等,“花园式港口”形象越发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