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124亿,却拿138亿炒股,这波牛市连上市公司都坐不住了,然而仅仅过去两天这份冒险的"炒股计划"就夭折了。
撤回138亿投资理财计划
8月22日晚间,江苏国泰公布的投资理财计划成了舆论焦点。
江苏国泰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120亿元进行委托理财、不超过18.3亿元进行证券投资,二者合计超过138亿元。其中,公司及下属公司证券投资已投入人民币3.306亿元;公司下属公司紫金科技拟以自有资金15亿元投资设立子公司张家港市鼎瑞投资有限公司开展证券投资业务。其拟投资方式包括新股配售或者申购、证券回购、股票及存托凭证投资等,额度在授权有效期内循环使用。
仅仅是两天之后,公司在8月24日晚间发布公告,取消了这一设立证券子公司的计划。公告显示,江苏国泰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临时)会议,于2025年8月24日以电子邮件和送达等方式发出通知,并于2025年8月24日以通讯表决方式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终止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设立子公司开展证券投资的议案》,同时审议通过《关于重新制定未来三年(2025年—2027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的议案》,原有《未来三年(2025年—2027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废止。
营收150亿元项目终止
与巨额理财计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在投资上的退缩。
8月22日的公告显示,旗下宁德国泰华荣新材料有限公司决定“刹车”年产4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项目尚未破土动工,如今只剩与政府周旋土地善后事宜的拉锯战。
要知道,这一电解液项目曾被公司视作“摇钱树”:当初测算投产后年均营收150.8亿元、净利润7.9亿元。如今却以“土地迟迟未交付”“行业风向突变”为由直接按下终止键。公司辩称,锂电材料产能井喷导致价格雪崩,项目回报大幅缩水。
可是一年前,江苏国泰还高调放话,称该项目将打通新能源材料“任督二脉”,带动运营效率飞升,助力抢市场、提竞争力,如今却画风突变。
尽管项目已拿下福鼎市发改局的备案批文,终止令一出,前期砸下的3285万元土地款也只能打水漂,化作一笔无奈的沉没成本。
主营业务增长乏力
8月22日晚,江苏国泰晒出2025年中报:营收186.3亿元,同比微增5.46%;归属净利5.45亿元,同比上扬10.85%;毛利率15.53%,仅抬升0.31个百分点。然而,扣非净利仅增2.05%,意味着“非经常性收益”成了利润增长的主引擎。
把视角拉长,2023、2024两年公司归母净利分别为16.04亿元、11.06亿元,连续两年下滑,跌幅6.95%、31.06%;毛利率亦从16.83%一路跌至14.90%。2025年上半年虽略有回暖,但净利率仅4.94%,较2024年全年改善有限。
现金流同样亮起红灯。2022年起,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从36.57亿元断崖式下滑至2024年的16.87亿元,直接腰斩。2025年上半年虽同比大增80.56%,却仍是-2.15亿元,为净流出状态。
更令市场侧目的是,公司因违规动用募集资金屡遭监管点名。
2024年12月,江苏证监局下发警示函,直指2017年定增募资金管理中的“三宗罪”:
把闲置募资挪至普通账户做现金管理,专户形同虚设;
用募集资金为非募投项目“买单”;
超额使用闲置募资做理财,却未在专项报告中如实披露。
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上市公司拿闲置资金买理财、做证券配置,本无可厚非。但一旦规模过大、风险敞口过高,甚至喧宾夺主成了主业,就变了味。对那些身处传统制造、转型压力巨大的公司来说,把大量资源押注在‘炒股’上,无异于一场高风险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