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语文教材“上新”,淘汰的是看不懂背后趋势的家长

本学期开学,不少孩子拿到手的教材已悄然“上新”。

此次教材更新覆盖二、三年级和八年级,按计划,2026年秋季将完成高年级阶段教材更新,届时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将全面换新。

那么,本次小学语文教材具体有哪些调整?这些变化背后又传递出怎样的教育导向?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

【课文增删情况】

以二三年级为例:

二年级

1.删除6篇课文:《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狐假虎威》《风娃娃》

2.新增5篇课文:《彩虹》《去外婆家》《数星星的孩子》《称赞》《快乐的小河》

3.古诗更换:《夜宿山寺》换成了柳宗元的《江雪》,《夜宿山寺》调至第七单元日积月累。

三年级

1.删除5篇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父亲、树林和鸟》《灰雀》

2.新增4篇课文:《犟龟》《宝葫芦的秘密》《香港,璀璨的明珠》《一定要争气》

3.古诗更换:《赠刘景文》换成了《望洞庭》

变动背后释放哪些信号?

从教育部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此前的发言,可以窥见此次教材“上新”背后的原因。

温儒敏介绍说,本次新教材修订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坚定文化自信。充实提升三种文化,即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具体可总结为三大趋势:

趋势一:阅读素养能力的培养成为核心

新教材的更新再次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无论是小学的课文单元调整为阅读单元,还是初中名著阅读调整为整本书阅读,这些肯定不只是简单的名称变化,无不是向我们暗示对孩子阅读素养能力的培养。

它明确告诉我们:语文的核心能力是阅读能力!

趋势二:红色文学、现代科技

课文调整内容来看红色文学、现代科技成为两个重要的关键词。

二年级《数星星的孩子》和八年级《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天上有颗南仁东星》都是现代科技主题;三年级《一定要争气》与八年级《红岩》又同为红色爱国主题。

这些内容调整,清晰地传递了未来两个重要内容趋势:

传承红色基因,强化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教育;关注时代发展,融入现代科技成就与科学家精神。

趋势三 写字量减少、识字量增加、写作要求提升

新教材将更注重批注阅读、动态描写等技能训练,打通阅读、写作、思考之间的联通。同时,更注重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汉字,孩子们将会发现,语文学习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家长该如何应对?

面对教材调整,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语文学习的节奏,抓住学习的先机?建议从以下几点尝试:

重视海量阅读,培养精读习惯

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并逐步从泛读过渡到精读,引导他们概括内容、提出问题、思考逻辑。

结合实景体验,深化知识理解

平时,多带孩子参观科技馆、航天展览或革命历史纪念馆,将书本内容与实景体验结合;做好相应的主题阅读,帮助孩子建立知识网络,深化对爱国主义与科学精神的理解。

强化写作训练,从模仿到创新

写作训练上,可以从写日记、小作文开始,逐渐提高写作难度和篇幅。模仿与创新,初期可以让孩子模仿优秀范文进行写作,但逐渐要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思路。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孩子写作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帮助孩子进行修改和完善。

借助优质读物,拓展认知边界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份不错的少儿刊物,由河南日报社主管主办、河南日报顶端新闻出版发行的《顶端少年报》,全年阅读量达43—45万字,主打小学生时事新闻和语文核心素养双提升,还融合了传统文化、阅读写作方法指导等内容。

全年200多个时事新闻,通过故事化的写作方式,提升孩子的眼界见识,让孩子紧跟社会实事。传统文化知识栏目通过身边的社会现象以及新闻故事,由今到古,提升孩子传统文化知识储备量

还有邀请全国一线在职的语文教师教授孩子阅读写作技巧,打开孩子的写作思路。

这个秋季,让孩子通过高质量的阅读和作文训练,领跑新学期。

上一篇:这些校园食品安全情形不容忽视
下一篇:BASIS学校获评“全美最佳高中”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