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向中国保证,绝对不会和美国联手对付中国。
图为中美俄国旗
2025年10月1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俄罗斯媒体提问时,回答了这样一个比较尖锐且敏感的问题,俄罗斯记者问拉夫罗夫外长: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非常重视中美俄三角战略关系,而且特朗普政府希望在三角战略关系当中,能够迅速改善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以此让美国形成美俄联手对付中国的新策略,这会不会影响到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会让外界以为,俄美两国联手共同打压中国,因为毕竟俄美两个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俄美虽然在冷战时期交手很多,但是双方还是有着很多共同的利益和底线。
而中国作为新晋崛起的大国,他的崛起带有相当的不确定性,为了能够继续维持俄美两个超级大国的脆弱平衡,美国愿意放弃利益,跟俄罗斯达成妥协,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对付中国。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俄罗斯向中国保证:绝对不会和美国联手对付中国!中国能不能信?
对于这样尖锐的问题,拉夫罗夫非常明确地告诉记者:
首先,俄罗斯不会和美国联手对付其他任何国家,俄美两个国家不存在所谓的共同利益、共同战略;
其次,俄罗斯更不会跟美国联手对付中国,原因很简单,俄美两国的关系永远比不上俄中关系,因为俄美两国的关系哪怕再好,但是也不过是面和心不和,但是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却是无上限的合作关系,是新时代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外长非常明确的借着俄罗斯媒体之口,向全世界表达了俄罗斯的决心,在中美俄三角战略关系当中,俄罗斯绝对不会和美国结盟对付中国,同时,俄罗斯也绝对不会和中国为敌,而是会继续深化与中国的关系。
中俄关系漫画图
俄罗斯向中国保证:绝对不会和美国联手对付中国!中国能不能信?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俄罗斯向中国做出保证,绝对不会和美国联手对付中国,到底有几分可信度?其实我认为,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亦或是从战略角度来讲,俄罗斯做出的承诺和决定,是最符合俄罗斯的利益,同时也是最符合俄美中三角关系的决策的:
第一点,从俄罗斯的角度来讲,之所以向中国做出保证,他很清楚,特朗普上台以后,频繁打压中国,一方面不断拉拢盟友,另外一方面,对中国发起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关税战,无疑就是想要把中国剔除出美国所主导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当中,让世界孤立中国。但日本、韩国、欧盟对美国的帮助并不是很大,最多只是给美国撑撑门面、充充人数,但是真正能够帮助美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只有俄罗斯,因为俄罗斯是在冷战时期,也是在冷战结束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跟美国形成脆弱平衡的军事超级大国,如果俄罗斯反水了,对于美国的战略实现,就是最大的助力。
中美俄关系漫画图
俄罗斯向中国保证:绝对不会和美国联手对付中国!中国能不能信?
现在美国政府内部一直有这样的声音存在,而特朗普总统重返白宫以后,为什么积极介入俄乌冲突,调停普京与泽连斯基的矛盾,不就是冲着这样的目的而来的吗?但是对于美国的险恶用心,俄罗斯是洞若观火,看得非常清楚,特朗普这样不靠谱的人,要是信了他的话,真跟美国达成了缓和和苟合,以此来对付中国,俄罗斯就掉进美国的陷阱当中了。
对于俄罗斯来说,就自己现在衰弱的国力,想要维持体面的大国身份,最好的方式,就是维系中美俄三角关系,毕竟三角关系是最牢固且最持久的关系,三角关系对于对俄罗斯最有利,因为中美之间的平衡,需要俄罗斯这个变量的存在。
对于俄罗斯来说,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维系中美俄三角关系
俄罗斯向中国保证:绝对不会和美国联手对付中国!中国能不能信?
第二点,俄罗斯也是基于自身实力的考虑,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脆弱的中美俄三角关系当中,正是因为中美两国相互制衡,才给了俄罗斯机会,如果俄罗斯贸然站在美国一边,有可能就会破坏三角关系,并且使得世界处在更加的不确定性当中,所以俄罗斯很清楚,以自己现在的国力和实力,只能通过比较巧妙的方式,才能够稳住阵脚,才能够实现最大利益。所以要说维护三角关系谁最热情,肯定就是俄罗斯,他既不会跟美国结盟,同时也会跟中国保持着高度的战略合作,但是并不等于说,俄罗斯会跟中国联手对付美国,因为大家都很清楚,三个大国作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强者,而强者素来是孤独的。
脆弱的中美俄三角关系当中,正是因为中美两国相互制衡才给了俄罗斯机会
俄罗斯向中国保证:绝对不会和美国联手对付中国!中国能不能信?
最后一点,地理决定战略,俄罗斯跟美国、中国都是接壤的邻国,但是相比较于美俄只是在白令海峡一丝联系,而俄罗斯跟中国那可是上千公里的边界线,尤其是美国和西方对俄罗斯进行全力封锁以后,俄罗斯现在把开发的重心都放在了远东,而远东要开发,离不开中国的帮助合作。
所以地理决定战略,这就使得俄中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拥有大规模经贸关系的国家,必须把关系搞好。这也是俄罗斯基于自身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平衡的战略的角度来讲,必须与中国搞好关系。
当然,一切最终的因素,还是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强大,“待我入关,自有大儒为我辩经”,这就是在当今世界中美俄三角关系当中,中国因为实力的变化,而带来的必然结果。
延伸阅读
泽连斯基这下是真急眼了:如果没有中国,普京的俄罗斯将一无所有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近语气陡转,对中国的指责突然升级,言辞之激烈,让人一时间摸不着头脑。
他不但声称俄罗斯靠中国“续命”,甚至话里话外暗示,如果没有中国,普京恐怕早就撑不下去了。泽连斯基为何这么说?他着急将矛头转向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态度突变背后
泽连斯基这一次的表态,不是拍脑门临时起意,而是他在外交策略上的一次大幅调整。
过去两年,他对中国的态度一直相对克制,甚至在某些场合还流露出希望中国能在乌克兰战后重建中发挥作用的善意姿态。但现在,这种温和语调被彻底抛在了脑后。
这波态度转变,起点可以追溯到今年初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当时泽连斯基就开始在国际场合点中国的名字,不过语气还算含蓄。
可到了联合国大会上,他的措辞几乎已经是公开“点火”。他在多个场合将中国描绘成俄罗斯的“生命线”,甚至指责中方向俄方提供关键物资和技术。
这种操作,不像是单纯的情绪发泄,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博弈。泽连斯基知道,靠战场上的胜利已经很难翻盘了,西方援助明显开始疲软。
于是他把视线转向外交战线,试图寻找新的突破口。而中国,恰恰成了他现在最想“动一动”的角色。
外交“甩锅”的策略
泽连斯基为什么急着把“锅”递给中国?因为他现在已经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战况胶着,伤亡惨重;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正在降温,乌克兰的议题热度已经明显不如从前。
在这种背景下,泽连斯基急需一个“新目标”,既能在国际上制造舆论压力,又可以向本国民众和西方盟友交代。
于是他开始把矛头对准中国,试图构建一种叙事:俄罗斯之所以还能打下去,是因为中国在后面托举;如果中国愿意出手施压,战争早就结束了。
他甚至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明确表示,不希望中国当“调停人”,而是希望中国“出手管管”俄罗斯。言下之意就是,你不选边站,那你就是在纵容。
这样的话术,其实是一种政治操作,他要把战争迟迟无法结束的责任转嫁出去,同时也在向西方盟友传递信号:乌克兰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积极寻找各类“外交杠杆”。
但问题是,这种策略并不完全奏效,俄罗斯方面依旧强硬,普京政府没有表现出任何让步的迹象。
俄方代表梅金斯基还专门提到,俄方已经向乌方提交了“和平备忘录”,里面有具体的停火建议。但乌方代表乌梅罗夫则回应说,必须先释放战俘、再谈人道主义协定,双方根本没法谈拢。
泽连斯基想通过“施压中国”来推动和平,实质上是一种策略性施压。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做法不但未能改变局势,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中国立场始终如一
面对泽连斯基的连番指责,中国的回应并不激烈,但态度极其明确,坚决反对无端指责,拒绝政治操弄。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安理会上的发言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中国不是这场危机的参与者,也从未向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武器,中国一直严格控制军民两用物资的出口。换句话说,中国没有站队,也不会站队。
中方多次强调,自己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秉持“劝和促谈”的立场。外交部长也多次公开表态,中国推动的是和平解决,而不是拉帮结派。
中方早就和巴西等国家成立了“和平之友”小组,目的就是推动乌克兰问题通过对话解决。
对于泽连斯基想让中国去“施压”俄罗斯的想法,中方立场明确,我们不是谁的棋子,也不是背锅侠。中国愿意做的是斡旋、调解,而不是被人推着去当“代理人”。
而且,中国的态度从未变过。无论是在联合国还是在其他多边场合,中方始终强调的是和平、对话、谈判。所有立场都围绕一个大前提,中国不是局中人,也不接受被强行拉入局。
乌克兰博弈空间收窄
泽连斯基这一波“急眼”,其实是乌克兰在战略空间收缩下的被动反应。战场上,俄军在多个方向展开攻势,乌军防线吃紧;而在外交上,美国虽然嘴上说支持,但军援的速度和规模都在缩水。
西欧国家的态度也越来越谨慎,尤其是一些国家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对继续援助乌克兰的民意支持并不稳定。
泽连斯基在欧美之间苦苦游说,但换来的往往是含糊其辞的承诺,或者“以后再说”的拖延。
在这种背景下,他试图通过制造舆论压力,把和平迟迟无法实现的责任推向中方,或许是想借此在国际舆论场上重新掌握主动权。
然而,中国并没有接这个“话筒”,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被情绪牵着走。
外交不是喊口号,也不是甩锅大赛。中方的立场之所以稳定,是因为目标明确:劝和促谈、推动解决。而不是一边压这个、一边打那个。
更现实的是,俄乌冲突早已不是单纯的地区战争,它已经演变成一场牵动全球的地缘政治较量。在这盘棋局中,中国的角色既非炮灰,也不是棋手,而是稳定局势的重量级平衡力量。
泽连斯基想通过言辞激烈的方式撬动中国的立场,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泽连斯基急眼,不是因为情绪失控,而是因为现实逼人。战争打到现在,乌克兰的胜算越来越渺茫,外交空间也在一步步压缩。
在这样的局势下,他试图把中国拖进战局,作为新的突破口。但中国的回应很清楚,我们不做冲突的加速器,只做和平的推手。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一场舆论之争,而是对国际秩序认知的分歧。泽连斯基想用压力换支持,而中国更看重的是规则与秩序的稳定。谁在制造战争,谁在推动和平,国际社会自有判断。
如果说泽连斯基真的“急眼”了,那只能说明他已经意识到,靠别人“站队”的战争,走不到终点。和平,不靠喊话,更不靠指责,而要靠真正的对话与妥协。否则,谁都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