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士说心理
在咨询工作中,我经常遇到过为冲突、分歧困扰的人。
比如,“老板完全不理解我的想法,我觉得自己待不下去了”
“和同事意见不合,吵了一架,现在见面都尴尬”
“和伴侣总是为小事争吵,感觉快要过不下去了”
说实话,这些情况太常见了。有分歧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处理分歧。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一、有分歧很正常,没分歧才不正常
很多人觉得,关系好就应该没有分歧。这是最大的误解。
没有分歧的关系,要么是一方在压抑,要么是双方在逃避。
就像两个人走路,步伐完全一致反而容易撞到一起,有点错位才是正常状态。
我曾遇到一对夫妻,经常因为旅行的事情吵架。
因为妻子喜欢提前规划好一切,而丈夫不喜欢做规划,做的随遇而安最好。
他们每次旅行,都会大吵一架。
妻子觉得:“他怎么不理解我”。丈夫认为,妻子根本是无理取闹。
事实上,这不是对错问题,而是生活方式的差异。
心理学中有个 “认知差异原理”:每个人的认知都是基于自己的经历、教育、环境形成的 “独特滤镜”,看待同一件事时,必然会透过这层滤镜产生不同看法。
所以,有分歧很正常,没分歧才不正常。
当你不再把分歧当成威胁,而是当成了解对方的机会,就不会被焦虑或抵触情绪裹挟,才能冷静下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承认 “分歧很正常”,是处理分歧的第一步。
二、表达情绪,而非情绪化表达
这是处理分歧最关键的一步。
很多人一有分歧,脾气就上来了,情绪就失控了,开始情绪化表达。
明明是想解决问题,却变成了发泄情绪。
比如,同事反对你的方案,你说“你根本不懂,别瞎掺和”;
伴侣忘了纪念日,你说“你从来没重视过我”;
朋友有分歧,就翻旧账说 “上次你也搞砸了”。
这些话看似是 “表达不满”,实则是用情绪攻击对方,只会让分歧升级,把解决问题变成互相伤害。
没有人喜欢被批评,被指教,当你带着情绪沟通的时候,对方第一反应是抗拒,是防御,是对抗,自然也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你要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表达。
什么意思?你要清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用指责、抱怨的方式发泄情绪。
比如,你可以说“这个情况让我很焦虑”、“当你这样做时,我感到很受伤”。
这些话听起来很简单,但效果天差地别。前者是攻击,后者是分享;前者让对方防御,后者让对方理解。
切记:情绪本身没有错,错的是用情绪攻击人。
三、把人和问题分开
很多争论之所以无法解决,是因为我们把对事情的不满转移到了对人的攻击上。
比如, 下属做错事,就拍桌子骂 “你怎么这么没用”,“你怎么这么不靠谱?每次都是这样!”
你看,这就是把问题和人混在一起,你不是批评某个事情,你批评的是人。
心理学中的 “ABC 理论” 指出:影响我们情绪和行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
面对分歧时,如果你认为 “他反对我 = 针对我”,就会产生愤怒、委屈的情绪,做出攻击对方的行为;如果你认为 “他反对我 = 对事情有不同看法”,就会保持冷静,专注解决问题。
把人和问题分开,本质是调整自己对分歧的认知。
你不把对方的不同意见等同于“对自己的否定”,而是当成 “解决问题的不同视角”。
所以,要把人和问题分开,要对事不对人。
四、关注利益,而非立场
立场是“我要什么”,利益是“我为什么要这个”。当我们关注背后的利益时,往往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先给你讲个例子:有两个女孩,都想要碗里最后一个橙子。
两个人争执不休,吵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愿意退让。
最后,没办法,只能把橙子切开,一人一半。
但接下来,其中一个女孩用半个橙子榨了橙汁,另一个女孩把她得到的那一半橙子的果皮用来盛放她刚做好的蛋糕。
你看,她们本来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全部,最后却只能得到了一半。
两个人争一个橘子,这是立场。
一个想要橘皮做蛋糕,一个想要橘肉榨汁,这是利益。
如果只关注立场(谁得到橘子),就是零和游戏;如果关注利益,可以把橘皮给一个,橘肉给另一个,双赢。
跳出立场看问题,找到共同的利益,才能化解分歧。
五、不要“非A即B”,而是要“A+B=C”
很多人面对分歧时,会陷入 “非 A 即 B” 的思维陷阱:
要么听我的,要么听你的,没有第三种选择。
这种思维的根源,是把分歧当成零和博弈,认为你赢了,我就输了。
但这样做,总有一方满意,一方不满意,并非解决分歧最好的方式。
那么,什么是解决分歧最好的办法呢?知名冲突解决专家洛兰·西格尔(Lorraine Segal)提出了一个理论:“A+B=C”。
简单地说,就是在面对分歧时,我们要站在更高的维度上,从“非A即B”的陷阱里跳出来,共同寻找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第三种方案。
这是一种合作思维,双方的焦点不在是坚持哪个人的观点,而是在如何解决分歧上。
比如,职场中两个团队讨论客户活动方案,A 说 “做线下沙龙,能深度沟通”,B 说 “做线上直播,覆盖人数多”。
这是分歧。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呢?
其实,这个方案可以是 “线上直播 + 线下小型沙龙”,这样线上直播吸引流量,线下沙龙深度转化,效果远超单一方案。
一定要记得,分歧不是要争出胜负,而是要融合出更好的结果。
最后,总结一下:处理分歧的方式,决定了你的层次。你一定要知道:有分歧很正常,没有分歧才不正常;要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表达;要把人和问题分开;关注利益,而非立场;不要“非A即B”,而是要“A+B=C”。
作者“杨怡”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杨博士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