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对照这几点,看看您都达标了吗?

退休后,对照这几点,看看您都达标了吗?

那面白色的天花板,退休后的头三个月,我真是数够了。

清晨五点,身体里的闹钟分秒不差地响,想关都关不掉。

窗外清扫车规律的“唰啦”声,以前是催促我起床的背景音,现在却像在一下下刮着我空荡荡的时间。

自由,盼了大半辈子,真攥在手里时,反而像个烫手的山芋,不知该往哪儿放。

老伴说我这是“退休综合症”,我嘴上不承认,心里却是一片荒芜,像秋收后光秃秃的田地。

直到那个下午,在公园里看到的两种活法,像一记闷棍,把我敲醒了。

一、心里得有个惦念的东西

公园东角,退休的体育老师带着一群老太太舞柔力球。

银发在阳光下一跳一跳的,她们脸上的皱纹都像是舒展开的,笑声能传出老远。

西边树荫下,另一个老伙计就完全两样了。

他一个人对着棋盘,眼神空荡荡的,好像和整个世界隔着一层毛玻璃,一坐就是一下午,像尊渐渐失了颜色的石像。

我站在中间,惊出一身冷汗。

这分明是两条路,一条往亮处去,一条往暗处沉。

我晓得,我得赶紧给自己找个“魂儿”,不然就得像西边那老伙计一样,坐下就站不起来了。

回家翻箱倒柜,找出了那把蒙尘几十年的二胡。

琴盒一开,松香的味道混着旧木头的味儿冲出来,心里猛地一酸。

再上手,手指根本不像自己的,僵得像几根木棍。

拉出来的声音?说是锯木头都算夸它,连楼下那只总打盹的狗都跟着嚎。

但我这人有点倔,跟它杠上了。

每天雷打不动关起门练一小时。

从杀鸡一样的声音,到能磕磕绊绊把一曲《茉莉花》拉完,当那调子终于不再跑到天边去时,我心里涌上来的那股劲儿,比当年评上高级职称还踏实。

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退休不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是换了个场子。

前半辈子,我们学的是怎么成就一件事;后半辈子,得学怎么安顿自己这颗心。

这就好比炖汤,大火爆炒的日子过去了,现在得用文火,慢慢煨,才能出滋味。

二、人气儿是凑出来的,不是等来的

刚退下来那会儿,我心里有种挺别扭的“懂事”——怕给孩子添麻烦,没事绝不主动联系。

结果呢?

儿子一家节假日回来,饭桌上除了“菜咸了淡了”,就剩沉默,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那份刻意的“不打扰”,反而在我们中间砌起了一堵透明的墙。

我咂摸出味儿来了,亲情这玩意儿,跟养花一个道理,你不管它,它就蔫了。

这人气儿,得主动去凑。

我开始在家庭群里“没话找话”。

拍我种的那几盆长得歪歪扭扭的小番茄,发我练二胡的“噪音”。

起初,回应都是些“点赞”“鼓掌”的表情,干巴巴的。

转机是有一次,我直播做糖醋鱼,锅里油花四溅,我手忙脚乱。

小孙女看着视频乐得嘎嘎笑,儿子电话立马就打过来了:“爸,您别急,得先把糖醋汁调好了……”

电话那头,是他忍着笑指挥的声音。

就从那次开始,那层看不见的膜好像一下子捅破了,话匣子再也关不上。

和老伙计们也一样。

以前总觉得,都这把年纪了,还有啥可唠的?

现在我们固定每周聚一次,在谁家阳台,泡壶茶。

天上地下,国内国外,老王家刚下的狗崽,都能聊上半天,笑声大得能掀了房顶。

老周前阵子住院,我们几个老哥们轮着去陪他,不聊病,就瞎扯。

出院时他说,我们几个老家伙去胡侃一通,比吃药还提神。

人到这个岁数,最怕就是想当然,觉得啥都在那儿,不会变。

其实所有情分,都得主动去“撩拨”,像冬天里烤火,得时不时添根柴,火苗才能一直旺着,暖着身子。

三、乐趣不在远处,就在手边

刚闲下来时,我对“爱好”这词有误解,总觉得得像个样子,得“有用”。

想学画画,先算计算计纸笔颜料费钱不;想学摄影,又觉得好相机太贵;想去旅游,又嫌人多受罪。

结果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纠结里,把“找乐子”这个本身给弄丢了。

还是老伴一句话点醒了我:“谁规定找乐子非得搞出个名堂?你自个儿心里痛快,不就是最大的名堂?”

我一下就想通了,放下了所有包袱。

迷上了“瞎鼓捣”。

装修剩下的边角料、喝完的饮料瓶、废包装盒,在我眼里都成了宝贝。

我用它们做小花盆、小鸟窝,手艺糙,成品歪七扭八,但我自个儿乐在其中。

当那些绿植在我亲手做的、奇形怪状的盆里长得欢实实的时候,心里那份舒坦,给多少钱都不换。

前些天,我用块破木板给孙子做了个丑萌丑萌的恐龙笔筒,他喜欢得不行,非要带到学校去。

那一刻他眼睛亮晶晶的,让我觉得,我简直就是个了不起的英雄。

我还跟着手机软件,认识小区里、马路边的花花草草。

现在和老伴散步,我能指着路边的树跟她显摆:“看,这是栾树,秋天结的果子像小灯笼;那是紫叶李,开起花来一片云霞。”

她总笑我“人老话多,卖弄学问”,但我看得见她眼角藏不住的笑。

能把司空见惯的日子,过出点新味道,这日子本身,就活了。

日子合不合脚,自己最知道

所以,退休生活到底怎样才算“达标”?

是朋友圈里晒的环球旅行照片?还是整天围着儿孙转?

我看都不是。这件事,压根就没有标准答案,就像脚上的鞋,舒不舒服,只有脚指头知道。

真正的“标”,是心里头的一杆秤。

秤的这头,是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声;秤的那头,是心里敞亮,没堵着什么东西。

是告别眼巴巴等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学会自己动手,把日子盘出光来,甚至逗着日子玩。

你看,我今天日程还满着呢:早上刚给孙女那个丑恐龙笔筒刷了层清漆,下午要去找老周喝茶,他搞到了点不错的普洱,晚上还得给老伴汇报二胡新曲子的进度。

这日子,忙忙叨叨的,心里却踏实得很。

活到这把年纪,总算活出了自己的节奏。

这,就是我的“达标线”。

发布于:浙江

上一篇:一个妈妈最大的悲哀,就是轻易透露子女这4件隐私,真的会后悔
下一篇:晨光熹微早安相伴,愿你一天从微笑开始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