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中国恢复对欧供货附带三个条件 荷兰政府直接傻眼

荷兰,还是荷兰,应该还心存侥幸心理,但我们的落地动作却是一个接一个。

面对中方这边的一个个动作,荷兰人除了嘴硬,也只有嘴硬和等着更多的惩罚。

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搬出一部1952年的老法律 - 就是那种本该在战时才动用的紧急法 - 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强行接管了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他们不仅冻结了公司资产,还把中方委派的CEO给停职了,甚至连公司股份都托管给了第三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公司动手

就在事发前,美国刚刚发布了新的“附属实体规则”,明里暗里施压盟友对中企采取行动。果不其然,荷兰立马就跟进了。

更有意思的是,阿姆斯特丹法院的文件白纸黑字写着,今年6月荷兰就跟美国讨论过干预安世的事。

面对记者的质疑,荷兰首相坚持说,这是非常明智的举措,这绝对不是针对中国的行动,完全是因为CEO管理不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兰首相称并非针对中国

这话说的,就跟强盗抢完东西怪主人没锁好门一个逻辑。合着政府出手干预企业正常经营,倒成了企业管理者的错了?

不过,荷兰人可能忘了,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西方能说了算的,他们还以为中方会选择息事宁人。

他们满心以为,控制了安世在荷兰的总部,就能掌控这家全球芯片巨头。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己抢到手的,基本上是个空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世72%的芯片封装测试都在中国东莞的工厂完成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安世半导体最核心的生产能力,早就转移到中国了。

数据显示,安世72%的芯片封装测试都在中国东莞的工厂完成。换句话说,荷兰总部更多是个行政和研发中心,真正的“命脉”早就扎根在中国了。

所以当荷兰政府宣布接管后,安世中国这边只用了48小时就切换到本地系统,生产线一分钟都没停,员工照常上班,工资照常发放。反倒是被荷兰接管的那个“总部”,因为失去了中国的产能支持,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这下,欧洲的汽车厂商可坐不住了。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在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市场占了近20%的份额,汽车用MOSFET更是拿下22.5%的市场。每辆燃油车要用500-600颗芯片,新能源车更是需要1000-2000颗。

欧洲的那些汽车巨头 - 大众、宝马、奔驰 - 全都是安世的大客户。中国商务部一宣布对安世中国工厂实施出口管制,这些车企的芯片库存就只够维持几周了。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十几家欧洲车企联名向欧盟和荷兰政府施压,要求赶紧解决问题,否则整个欧洲汽车产业都可能面临停产风险。

汽车业可是欧洲经济的命脉,养着千万级的就业岗位。这个压力,荷兰政府可扛不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世半导体展台

更让荷兰头疼的是,中国还有一张王牌 - 稀土。

10月9日,中国出台新规,含0.1%中国成分的境外产品出口都要审批。稀土是芯片制造的重要材料,而全球高纯度稀土供应基本掌握在中国手里。

这一下,荷兰安世想继续生产芯片,就得乖乖排队等中国的出口审批。没有稀土,再先进的生产线也只能停工。

在这种四面楚歌的情况下,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紧急致电中国,表示愿意就安世半导体问题与中国谈判。

不过我们这边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事情是你搞出来的,荷兰必须改正错误的做法,这是先决条件。

所以荷兰人这几天就僵在那边了,不知如何是好,又拉不下脸来承认自己抢劫了,又不敢面对中美欧三方的压力,这抢来的香饽饽,顿时成了烫手山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兰政府紧急致电中国

但中方的行动脚步是稳扎稳打的。

现在,安世中国又走了一步妙棋。

安世中国正式向欧洲客户发出通知,宣布恢复芯片供应,但附带三个条件:一是需重新签署专属供应协议;二是所有交易用人民币结算;三是因国内订单需求激增,对欧出货量将动态调整。

这三个条件,每一个都暗藏深意。

重新签署协议,意味着安世中国要和欧洲客户建立直接合作关系,绕过被荷兰接管的那个“总部”。

用人民币结算,则是在半导体这个长期由美元主导的领域撕开了一个口子。

而国内订单优先,更是坦诚地告诉欧洲客户:我们现在有自己的大后方要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

这下,欧洲客户傻眼了。不接受?没芯片用,工厂停工。接受?就等于默认了新的游戏规则,以后得看中国脸色。

这一连串操作下来,荷兰政府怕是要傻眼了:他们以为抢到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鹅,结果发现鹅早就把窝筑在了别处。

说起来,荷兰这波操作,倒让人想起了他们老祖宗的做法。

17世纪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表面上是做贸易,实则走到哪抢到哪。他们在印尼垄断香料贸易,价格翻个14到17倍;占领中国台湾38年,把别人的地盘变成自己的提款机。

那时的荷兰人从不说自己是掠夺,只说是“拓展商务”。现在荷兰政府说不是针对中国,只是管理问题,这套话术,简直是从老祖宗那里一脉相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荷兰首相迪克·斯霍夫

回头看看,荷兰这步棋,真是下得臭不可闻。

他们满心以为跟着美国老大混,抢个中企能捞到好处,结果却发现自己夹在中美之间,里外不是人。

安全上依赖美国,经济上离不开中国。本想两头讨好,现在两头得罪。所谓的“自由主义”、“重视贸易”的国家形象,在这场赤裸裸的干预中,碎了一地。

现在,让欧洲车企郁闷的是,芯片供应虽然恢复了,但代价是以后可能得用人民币结算,而且供货量和时间还得看中国工厂的排期,这口气,咽得下去吗?

可咽不下去又能怎样?在高度融合的全球产业链里,政治干预终究敌不过市场规律。谁掌握了真正的产能和技术,谁才有最终发言权。

荷兰这次,算是给全世界打了个样:强抢民企一时爽,后续火葬场。 这出闹剧,还在继续,但胜负已分。

上一篇:中美谈判后外长通话:王毅提四点要求 鲁比奥态度傲慢
下一篇:吉隆坡会谈后中美通话 王毅的最后两句话值得注意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