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人如其名,刘淳晴还真的是纯情!都和杨丽萍离婚22年了,依旧对她念念不忘。
哪怕从台湾飞到云南,放下台湾的生意,也要跟在杨丽萍身后,只要见到了她就安心!
22年前俩人因为没生孩子而分开,22年后哪怕不要孩子也要再次相聚!
可能有人会好奇,这位被誉为仙女的舞蹈家,步入晚年后,是否已然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答案恰恰相反。
她将更多的精力倾注在传承上,就跟一位慈祥却又严格的导师一样,带着年轻舞者们深入云南的大山深处,在田间地头,汲取最原生态的创作灵感。
她的新作品,依然是来自这片土地的馈赠,融合着少数民族的独特韵味,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律动。
你可能想象不到,前阵子,她还受邀参加了家乡的民族文化节,轻舒广袖,再现了《雀之灵》的精髓。
尽管岁月流转,但当她立于舞台中央,那份与生俱来的灵气与风骨,依然能穿透时间,直抵人心。
2月份的时候,她执导的舞台剧《平潭映象》还在哈尔滨上映了,还是那么得受欢迎!
而当她卸下舞台的光环,回到洱海边的“月亮宫”,她又变回那个侍弄花草、与飞鸟为伴的“隐士”。
杨丽萍的舞蹈天赋,是老天爷赏饭吃。1958年,她出生在云南大理一个普通的白族家庭,从小父母离异,她便是家中长姐,早早地挑起了照顾弟妹的担子。
那时的她,家境清贫,没有专业的舞蹈教室,也没有系统的训练,但大自然却是她最好的启蒙老师。
她观察孔雀开屏的曼妙,捕捉蝴蝶破茧的瞬间,甚至连蚂蚁排队的节奏,都能化为她身体里流淌的律动。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像鸟会飞,鱼会游,她从记事起就会跳舞。
13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西双版纳州歌舞团看中,从此踏上了舞蹈之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她,凭借着与生俱来的灵性和对舞蹈的痴迷,比任何人都刻苦。
1981年,她调入民族歌舞团,这在当时,是无数舞者梦寐以求的。然而,北京的专业化训练,却让杨丽萍感到束缚。
团里要求练芭蕾基本功,但她觉得那些程式化的动作会扼杀她的灵气。她像一个异类,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方式,甚至为此得罪了教练和老师。
这份叛逆,最终成就了她。1986年,她自编自导自演了《雀之灵》。为了这个作品,她倾尽所有,700元买孔雀裙,1000元请人配乐,要知道那时她的月工资才区区100元。
她冒雨送录像带,几乎错过比赛,但当那只孔雀在舞台上活过来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了。她一举夺得全国舞蹈比赛创作和表演的双料第一。
两年后,《雀之灵》登上春晚舞台,一夜之间,全国人民都记住了这个能把孔雀跳活的云南姑娘。
杨丽萍的舞蹈有多高深?业内有个说法,说她跳的不是技巧,是生命。她用身体讲述自然的故事,将民族的底蕴融入国际的表达。
从《孔雀公主》到《云南映象》,再到《孔雀》系列,她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创新。她甚至自导自演电影《太阳鸟》,用镜头记录下舞蹈的诗意。
事业上光芒万丈,杨丽萍的感情生活却充满了波折。她曾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是与舞团的同事,因对舞蹈理念不同而和平分手。
而真正将她刻骨铭心的,是与第二任丈夫刘淳晴。
刘淳晴是一位美籍华人,出身台湾富商家庭,比杨丽萍年长8岁。1986年,他来到大陆拓展事业,在北京创办了第一家卡拉OK,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他虽然是商人,却酷爱艺术。在看完杨丽萍的《雀之灵》后,便被她惊人的才华深深吸引。
两人的相遇,充满戏剧性。1991年,在一场朋友的生日聚会上,32岁的杨丽萍与刘淳晴相识。面对心仪已久的偶像,刘淳晴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但他没有用鲜花礼物等寻常方式,而是用最实际的行动,渗透到杨丽萍的艺术世界。那时,杨丽萍正筹划创办个人舞蹈工作室,在那个年代,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刘淳晴得知后,二话不说包揽了所有事情,从工商注册到资金筹备,亲力亲为,最终帮助杨丽萍创办了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舞蹈工作室。
他给了杨丽萍一个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尽情创作的天地。婚后的刘淳晴,对杨丽萍更是宠爱有加。
他知道杨丽萍为了舞蹈,饮食极其节制,便亲自请营养师定制食谱,监督食材采购与烹饪。杨丽萍喜欢自然,他就陪她深入云南深山采风,背着相机记录她的灵感瞬间。
有一次,杨丽萍在排练中扭伤了脚,刘淳晴放下几百万的生意,衣不解带地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每天为她按摩,直到她康复。
杨丽萍后来回忆说,刘淳晴给了她从未有过的安全感,让她可以放心地把自己交给他。
1995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所有人都以为,这对才子佳人会从此幸福到老。然而,7年后,他们却走到了分岔路口。
离婚的原因,说起来,很简单,却又复杂,是一个几乎困扰着无数家庭的千古难题,那就是生孩子。
2002年春节,刘淳晴带着杨丽萍回台湾探亲。刘家父母看着结婚多年没有孩子的儿媳,不免催促。
其实早在之前,杨丽萍就曾咨询过医生。医生告诉她,由于长期节食保持舞蹈体型,她的身体条件怀孕非常困难,如果要生孩子,必须大量增肥,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断舞蹈。
这对杨丽萍来说,绝对是天人交战。舞蹈是她的生命,她的灵魂,让她放弃舞蹈,如同让她放弃呼吸。
刘淳晴其实深知妻子的不易,他甚至对父母说,他爱的是丽萍这个人,有没有孩子都无所谓。他从没逼迫过杨丽萍生孩子。
然而,杨丽萍却过不了自己这关。她深知,刘淳晴是家里的独子,传宗接代对这个家庭来说意义重大。她不愿因为自己的舞蹈梦想,剥夺深爱着她的丈夫,成为一个父亲的权利。
经过痛苦的挣扎和深思熟虑,杨丽萍主动提出了离婚。刘淳晴起初坚决不同意,苦苦挽回了很久。
可当他看到杨丽萍眼底那份坚决,最终还是忍痛放手。2002年,两人和平离婚,刘淳晴返回台湾。
很多人以为,离婚就是陌路。但离婚后的杨丽萍,没有沉溺于悲伤,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的筹备中。
她深入少数民族村寨,与村民同吃同住,挖掘那些濒临失传的歌舞精髓。她把采风路上的点滴,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来,寄给了远在台湾的刘淳晴。
刘淳晴收到信后,立刻放下了台湾的生意,飞到了云南。他没有提复合,甚至没有过多的言语。
他只是默默地陪伴着杨丽萍,帮她挑选演员,协调当地关系,甚至在舞团资金短缺时,二话不说拿出钱,解了燃眉之急。
从那一刻起,刘淳晴成了杨丽萍事业上最坚实的后盾。从《云南映象》的全国巡演,到杨丽萍创办舞蹈学校,每一次关键时刻,总有刘淳晴的身影。
他利用自己的商业资源,为杨丽萍扫清障碍,只为让她能心无旁骛地舞蹈。
他对她的感情从来没有变过,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她。刘淳晴的这句话,道尽了这份深情。
如今,杨丽萍已年逾六旬,她依然活跃在舞蹈传承的第一线,用自己的方式,播撒着艺术的种子。
她没有亲生骨肉,却把舞团里的每一个年轻舞者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倾注着母爱般的关怀。对她来说,舞蹈是她的孩子,舞者是她的孩子,大自然也是她的孩子!
信息来源